技术交流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GeneGroup003”
获取更多更新资讯
商城订购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基因商城(GeneMart)”
手机下单,快人一步
售后服务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GeneGroup005”
获取更快速售后支持
空间组学研究新突破!QCL-MIR让 “快速” 与 “深度” 不再二选一
文献解析
精准定位微小组织区域,实现效率与深度
双提升
在 3D 细胞球体模型中,QCL-MIR 展现了强大的区分能力:在由成纤维细胞(CCD-1137Sk)和结肠癌细胞(HT-29)组成的双培养球体中,QCL-MIR 通过 1466 cm⁻¹(CH₂振动)和 1742 cm⁻¹(C=O 振动)的光谱差异,精准区分出成纤维细胞核心与癌细胞外层,与 MALDI 免疫组化结果完全吻合。后续 MSI 分析发现:癌细胞中磷脂酰肌醇(PI 34:1)富集,而成纤维细胞中溶血磷脂(LPI 18:0)含量更高,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脂质代谢的差异化重塑。
图2.对 CCD−1137Sk 成纤维细胞/HT-29 癌细胞共培养(BCF)体系与单细胞成纤维细胞培养(MCF)球体的多模态比较。
而在肾脏肾小球的分析中,QCL-MIR展现了效率提升的能力:QCL-MIR 成像技术通过对特征峰 1720 cm⁻¹ 进行积分识别出肾脏肾小球区域,引导 MSI 聚焦分析(图3)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方法将数据采集时间减少 95%(从全组织的 216,411 像素缩减至 8483 像素),却仍通过离子迁移串联质谱(iprm-PASEF)精准鉴定出 10 种神经节苷脂,且空间分布与已知功能区域高度一致。这意味着研究者可在相同时间内,获得比传统方法更丰富的分子细节。
图3.ARSA−/−小鼠肾脏的MIR(i)及离子图像(ii)
QCL-MIR 成像引导MSI实现脂质组学分析
为验证技术的准确性,研究团队选择了芳基硫酸酯酶 A 缺陷(ARSA−/−)的小鼠作为模型 —— 这类小鼠因代谢缺陷,肾脏会特异性积累硫脂,是天然的 “分子参照物”。
QCL-MIR成像技术通过对特征峰 988 cm⁻¹(硫脂头部基团)和 1466 cm⁻¹(CH₂弯曲振动)进行积分,精准定位硫脂富集的外髓质内带(ISOM)和内髓质 / 乳头(IMP)区域。结合 timsTOF-MSI 和 iprm-PASEF 技术,最终鉴定出 157 种硫脂,涵盖 SM4、SM3、SM2a 等 6 个亚类。
其中,最令人瞩目的是对几乎等质量的硫脂的区分:偶数链硫脂(SM4 38:2;O3,m/z 848.557)与奇数链硫脂(SM4 39:1;O2,m/z 848.591)质量差异极小,传统 MSI 无法区分,但 QCL-MIR 引导的离子迁移分离(480 ms 长梯度时间)实现了基线分离,再通过 iprm-PASEF 获得特异性碎片图谱,最终明确鉴定。
将 MSI 结果与 4D-LC-TIMS-MS 进行对比,发现两种方法鉴定的 SM4、SM3 硫脂数量相当,部分亚类(如 SM1a/b)的鉴定甚至更优,证实了该技术的可靠性。
图4. QCL-MIR 成像引导TIMS-MSI 对 ARSA -/- 小鼠肾脏中的硫脂进行分析。
破解 “结构 - 离子迁移率” 规律,优化预测
算法
离子迁移率(CCS)是鉴定分子结构的关键参数,但现有预测模型(如 LipidCCS、DeepCCS)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偏差较大(图5)。研究团队利用 QCL-MIR引导 MSI 获得的海量硫脂数据,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与 CCS 的关系。
图5.实验所得CCS值与模型预测CCS值的比较
研究发现:硫脂的糖基化程度、脂肪酸链长度、α- OH修饰均显著影响 CCS 值。此外,脂肪酸双键的顺式结构会使 CCS 值降低 1.3±0.2 Ų。总体而言,研究全面概述了六种不同硫脂类别的 CCS 行为(表 2)。这些发现为优化离子迁移率预测算法提供了直接实验依据,让未来的分子鉴定更精准。
表2.各硫脂亚类与结构-CCS 关系的相对值
锁定多发性硬化模型的“脂质标志物”
为展示临床价值,研究团队将技术应用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(EAE)小鼠 —— 这是人类多发性硬化的经典模型。QCL-MIR 通过 1466 cm⁻¹ 的光谱变化,快速识别出 EAE 小鼠脊髓的白质病变区域,其信号与 H&E 染色的病理结果高度一致(图6)。
图6.QCL-MIR 成像引导 TIMS-MSI 分析EAE小鼠脊髓白质中的脂质重塑。
后续 MSI 深度分析发现,病变区域中神经酰胺 - 1 - 磷酸(CerP 34:1)和神经酰胺磷脂乙醇胺(CerPE 36:1)的含量较正常组织上调 25 倍以上。其中,CerP 已知与髓鞘损伤相关,而 CerPE 此前研究较少,其高富集提示可能参与谷氨酸稳态调控(与多发性硬化的兴奋性毒性相关),这一发现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了全新线索。此外,磷脂酰肌醇(PI 38:4)的上调可能通过释放花生四烯酸促进炎症,为理解炎症相关脂质重塑及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。
QCL-MIR :空间组学的 “未来引擎”
QCL -MIR引导MSI是“精准导航 + 深度分析” 的完美结合:既保持中红外成像的快速、无标记优势,又通过聚焦 ROI 让 MSI 效率提升 20 倍以上,同时实现脂质的精准鉴定。其应用范围覆盖单细胞分析、3D 细胞模型、疾病标志物发现等多个领域,未来有望成为空间组学的 “标配工具”,推动精准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迈向新高度。
关于基因 基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,是一家提供生命科学科研仪器、试剂耗材和技术服务的综合服务商。基于“Gene Brightens Every Life • BioTech Connects the World”——“基因燃亮生命 • 生物技术连接世界”的愿景,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技术的引进和推广,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国内科研机构硬件水平及实验方案的革新与升级。同时,公司也一直致力于自主品牌的科研设备的研发与生产,拥有一系列通用性强、互补性高的自主品牌产品。 基因的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十多个大中城市,拥有包括仪器销售,试剂销售,市场与技术支持,维修,客服,物流等多个部门组成的完整服务体系。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,为您的成功铺路搭桥,也为中国的生命科学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尽一己之力。欲了解更多信息,请访问www.genecompany.c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