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交流 > 最新应用



技术交流
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GeneGroup003
获取更多更新资讯

商城订购
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基因商城(GeneMart)
手机下单,快人一步

售后服务

扫描二维码
或添加“GeneGroup005
获取更快速售后支持

Western Blot困惑:为何我的蛋白条带不在理论“该在”的位置?

版权所有,转载请联系基因市场部
2025-07-11

想必做WB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在根据Marker条带判断目标蛋白的表观分子量时发现与预期分子量不符的情况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是实验失败了吗?还是Marker不准?抗体有问题?亦或者蛋白本身有“猫腻”呢?本文将系统解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多种原因,帮助大家正确解读结果、优化实验并避免误判。

NEXT




SDS-PAGE分离原理的再认识

SDS-PAGE 通过SDS 电荷均一化(使蛋白带均匀负电荷)和凝胶分子筛效应分离蛋白。其分离基础是完全变性还原条件下线性多肽链的分子量(更准确地说,是迁移率与其分子量对数成反比)。此时,Marker 的指示才接近真实分子量。

在区分清楚理论分子量和表观分子量后,我们接下来将深入解析下不一致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
图片

蛋白翻译后修饰(PTMs)

▪糖基化:添加糖链 → 增大水合体积 → 迁移变慢 → 表观 > 理论

▪磷酸化:添加磷酸基团 → 电荷效应为主 → 迁移略快/略慢 → 多修饰可累加

▪泛素化/SUMO化:添加大肽链 →分子量显著增大 → 迁移变慢 → 表观 >> 理论 (常伴拖尾)

▪脂化:添加疏水基团 → 影响SDS结合/聚集 → 迁移异常 (快/慢不定)

▪切割:前体变小 → 迁移变快 → 表观 < 理论 (如酶原激活、信号肽切除)

图片

蛋白结构特性

▪氨基酸组成:特定氨基酸(如 Pro, Gly)影响肽链构象/刚性 → 迁移异常

▪二硫键:还原不足 → 折叠残留 → 迁移变慢 → 表观 > 理论

▪疏水性:极端疏水 → SDS 结合/变性不足 → 迁移变慢

▪多结构域/异常构象:复杂结构 → 影响 SDS 结合/分子形状 → 迁移异常

图片

实验因素

 样品制备

▪变性/还原不足:(常见!) SDS结合不均/二硫键残留 → 蛋白未线性化 → 迁移变慢

▪过度煮沸:易致聚集 (甘油/还原剂不足时尤甚) → 聚集体滞留胶孔/顶部

▪蛋白酶降解:蛋白裂解 → 小片段条带出现于低分子量区主带下移

 电泳条件

凝胶浓度不当:浓度过低 → 低分子量蛋白分离差;浓度过高 → 高分子量蛋白分离差

缓冲系统:不同的缓冲液系统蛋白分子量指示可能略有差异,建议结合Marker 说明书确定

电压/时间不当:过高/过长 → 条带扩散、变形 (e.g., 微笑/哭脸效应) → 定位不准

☑ Marker本身

Marker 选择:蛋白组成/修饰状态 (e.g., 预染Marker常为添加染料的重组蛋白) → 影响迁移“标准性”

Marker 批次/质量:批次差异/质量差 → 条带模糊、偏移

Marker 适用性:特定条件 (e.g., 凝胶浓度、缓冲液如 Tris-Tricine) 下可能非线性迁移

图片

其他因素

▪同源蛋白/异构体:存在剪接变体或翻译后修饰不同的亚型,可能跑出多条带或位置有差异。
▪抗体特异性:抗体识别了非特异性条带或降解产物(这是造成“假”不一致的重要原因!需通过敲除/敲低实验、不同抗体验证、质谱等确认条带特异性)。

图片

了解了以上原因,想必大家就明白了:蛋白Marker指示的表观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不一致是常态而非例外,主要由蛋白翻译后修饰、结构特性以及可控的实验因素共同导致。这种“不一致”本身可能蕴含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(如蛋白修饰状态、激活状态、存在异构体等),不应简单视为实验失败。 我们应系统性地排查(抗体特异性、实验操作、蛋白特性),结合文献和验证实验,正确解读条带位置,避免误判。

只有掌握这些原因,才能找出解决方法,提升实验技能,更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。








广告一波

图片

货号:PM-S001
优势:

条带锐利,分布均匀,分子量准确;

电泳/转膜均可获得清晰不弥散条带;

红绿蓝三色预染,标记位置符合常规使用习惯;

兼容SDS-PAGE和Bis-Tris (MOPS/MES)不同凝胶缓冲液体系!

客户实测数据

图片

与竞品T品牌相比,基因生物Marker

上样量仅3 μl,条带清晰锐利

活动结束≠价值结束!这款蛋白Marker正在实验室疯狂“带货”




欢迎关注我司“基因快讯”与“基因售后服务”官方微信

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4103号

沪ICP备2022000693号-1